读客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1/3)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老老实实的、朴朴素素的四句陶诗,几乎用不着任何解释。

我是怎样实行这个座右铭的呢?无非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没有什么奇招。

记得曾在什么地方听过一个笑话。

一个人善忘。

一天,他到野外去出恭。

任务完成后,却找不到自己的腰带了。

出了一身汗,好歹找到了,大喜过望,说道:“今天运气真不错,平白无故地捡了一条腰带!”一转身,不小心,脚踩到了自己刚才拉出来的屎堆上,于是勃然大怒:“这是哪一条混账狗在这里拉了一泡屎?” 这本来是一个笑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未必会有的。

但是,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却是经常见到的事。

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本来是并不糊涂的。

但是,年过八旬以后,却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

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

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

”他点头称是。

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

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

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有一年,我们邂逅在香港。

一位有名的企业家设盛筵,宴嘉宾。

香港著名的人物参加者为数颇多,比如饶宗颐、邵逸夫、杨振宁等先生都在其中。

宽敞典雅、雍容华贵的宴会厅里,一时珠光宝气,璀璨生辉,可谓极一时之盛。

至于菜肴之精美,服务之周到,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我同这一位画家老友都是主宾,被安排在主人座旁。

但是正当觥筹交错,逸兴遄飞之际,他忽然站了起来,转身要走,他大概认为宴会已经结束,到了拜拜的时候了。

众人愕然,他夫人深知内情,赶快起身,把他拦住,又拉回到座位上,避免了一场尴尬的局面。

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

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

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

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刹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

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刹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

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

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行礼如仪的常规。

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

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

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

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

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

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

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我脑袋里的刹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

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刹车失灵,戒之在说。

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

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然而我的记忆机构也逐渐出现了问题。

虽然还没有达到画家老友那样“神品”的水平,也已颇有可观。

在这方面,我是独辟蹊径,创立了有季羡林特色的“忘”的学派。

我一向对自己的记忆力,特别是形象的记忆,是颇有一点自信的。

四五十年前,甚至六七十年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至今记忆犹新,招之即来,显现在眼前、耳旁,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移到纸上,即成文章。

可是,最近几年以来,古旧的记忆尚能保存。

对眼前非常熟的人,见面时往往忘记了他的姓名。

在第一瞥中,他的名字似乎就在嘴边,舌上。

然而一转瞬间,不到十分之一秒,这个呼之欲出的姓名,就蓦地隐藏了起来,再也说不出了。

说不出,也就算了,这无关宇宙大事,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大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

而且脑袋里像电灯似的断了的保险丝,还会接上的。

些许小事,何必介意?然而不行,它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我像着了魔似的,走路,看书,吃饭,睡觉,只要思路一转,立即想起此事。

好像是,如果想不出来,自己就无法活下去,地球就停止了转动。

我从字形上追忆,没有结果;我从发音上追忆,结果杳然。

最怕半夜里醒来,本来睡得香香甜甜,如果没有干扰,保证一夜幸福。

然而,像电光石火一闪,名字问题又浮现出来。

古人常说的平旦之气,是非常美妙的,然而此时却美妙不起来了。

我辗转反侧,瞪着眼一直瞪到天亮。

其苦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不知道是哪一位神灵保佑,脑袋又像电光石火似的忽然一闪,他的姓名一下子出现了。

古人形容快乐常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差可同我此时的心情相比。

这样小小的悲喜剧,一出刚完,又会来第二出,有时候对于同一个人的姓名,竟会上演两出这样的戏。

而且出现的频率还是越来越多。

自己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老了。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对我来说,并不难得,我于无意中得之,岂不快哉! 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

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

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

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是深有体会之言。

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

如果造物主——如果真有的话——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我宁愿称之为本能——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我常常暗自胡思乱想:造物主这玩意儿(用《水浒》的词儿,应该说是“这话儿”)真是非常有意思。

他(她?它?)既严肃,又油滑;既慈悲,又残忍。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话真说到了点子上。

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

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

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

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呢? 遗憾的是,我现在尽管在“忘”的方面已经建立了有季羡林特色的学派,可是自谓在这方面仍是钝根。

真要想达到我那位画家朋友的水平,仍须努力。

如果想达到我在上面说的那个笑话中人的境界,仍是可望而不可即。

但是,我并不气馁,我并没有失掉信心,有朝一日,我总会达到的。

勉之哉!勉之哉! 1993年7月6日 傻瓜 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我先把我的结论提到前面明确地摆出来,然后再条分缕析地加以论证。

这有点违反胡适之先生的“科学方法”。

他认为,这样做是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倡的演绎法,是不科学的。

科学的做法是他和他老师杜威的归纳法,先不立公理或者结论,而是根据事实,用“小心地求证”的办法,去搜求证据,然后才提出结论。

我在这里实际上并没有违反“归纳法”。

我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观察与体会,阅尽了芸芸众生的种种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后,才提出了这样的结论。

为了凸现它的重要性,所以提到前面来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有一些人往往以为自己最聪明,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锱铢必较,斤两必争。

如果用正面手段,表面上的手段达不到目的的话,则也会用些负面的手段,暗藏的手段,来蒙骗别人,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有的人真能暂时得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大大地辉煌了一阵,然后被人识破,由座上客一变而为阶下囚。

有的人当时就能丢人现眼。

《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话真说得又生动,又真实。

我决不是说,世界上人人都是这样子,但是,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人都把别人当成了傻瓜。

我们中国有几句尽人皆知的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

”这真是见道之言。

把别人当傻瓜的人,归根结底,会自食其果。

古代的统治者对这个道理似懂非懂。

他们高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想把老百姓当傻瓜,但又很不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蜀汉刘禅传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身刘禅,身处乱军之中,四周围全是喊杀之声,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自耳边响起“少主放心,只要我赵云活着一定带你杀出长坂坡去!”刘禅... /

偏执首席缠上我

文案:;;;;十年前他是她无意间救下的自闭症儿童,冷漠空洞,把她当成生命里唯一的光亮,却被迫和她分离。;;;;十年后,他是高高在上的楚氏太子,步步为营,威逼利诱,终于... /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小说全文番外_刑从连李景天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犯罪心理》作者:长洱 文案 有天,林辰在看书的时候,刑从连问他: 你是心理学家,那你能帮我看看,我适合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吗? 林辰记得,自己那时告诉他,爱情是世界上最不可估量的东西,就算/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小说全文番外_李元景柳如烟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第1章 燕王太强,吓退姑娘 “沈薇,听我一句劝,别当王爷的妾。” “听说王爷体力极强,没有一个侍妾能承受。” 耳畔的声音太吵,沈薇摁住剧痛的太阳穴,还没有从车祸的阴影中清醒。 就在昨日,沈薇苦心经营的公司上市,四年没休假的沈薇,决定给自已放/

循循

喜新厌旧的人怎配懂爱? 位高权重的女主看上比她地位更高的男主,循循善诱再抛弃。发疯的爱情骗子vs发疯的一次次被骗的小仙男: 循循在和太子共谋富贵前,曾骗江小世子做她的入幕之宾。 多年后,循循为渡难关,求到江小世子面前。 春风一度,帷帐纷飞。 循循为了让江小世子少烦自己,假意嘤嘤:你且忘了我,娶世子妃,莫让你父亲再骂我狐狸精了 帷帐后的烛火将青年秀颀的身形拉长。 半晌,他道:凭什么是我忘了你/

拎起那只兔耳朵

文案:;;;;桑攸八岁时,家里曾住进过一个陌生的漂亮小哥哥,离别时,桑攸哭得喘不过气来,他给桑攸擦干眼泪,哄她说会有重逢的时候。;;;;高中,桑攸搬家,转学。;;;;她抬眸,...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