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回 入深宫光绪帝登基 涉江湖李鸿章遇险(3/3)

被捆疼的手,也不客气地坐下了,抬头看一眼坐在正面首席位上的人竟是位和尚,很诧异,心道,莫非这位和尚就是他们所谓的坛主,也不知道他们属什么教派,如今的大清朝内各地民间教派林立,好坏难分。

不知他们这一教派是否与朝廷对抗,一切要小心从事,敷衍过去再说,将来再调派我的淮军来剿灭他们。

李鸿章正思索对策,就听海静大师发话道: “李大人,我倒是本地一个秘密民间教派,其宗旨是劫富济贫,反抗洋教,一般不和官府作对。

当然,对待那些贪官污吏。

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官员除外,而对一些为民做事,一向秉公正直的官员十分敬仰,并帮助他维护地方治安,也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做点事。

”海静大师看了李鸿章一眼,又缓缓说,“像李大人这样的一品朝廷大员——” 李鸿章心一凉,认为他们可能不放过自己,因为李鸿章明白自己的平时所作所为,虽然不能说是贪官污吏,也为朝廷出过不少力,为民办过不少事,但自己组织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这是人所共知的,万一这些人是捻军的遗留下的一个支派或与太平军有什么内在联系,今天可就糟了。

正在胡思乱想,又听海静大师接着说: “李总督除了当年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上有过老百姓的鲜血,平常所作所为也还算是一位好官,当然,那时李总督是受朝廷所遣,君命在身,身不由己啊。

” 李鸿章一听,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马上附和着说: “对,那是身不由己,其实我的心是向着百姓的,我在朝作官时向来憎恨洋人,也经常和洋人作对,正因为这样才被贬到下边作官。

任两江总督时,只要是我们大清的百姓和洋人发生冲突,我总是尽力帮助百姓与洋人作对。

” 海静大师向李鸿章点点头,“这些我们都知道,李大人一人山东地界时,就有兄弟报告过来,说有位朝廷的官儿经过这里,兄弟决定拦截盘问是清官放过,是贪官就宰了,没想到是李总督。

” 李鸿章心道,自己早被人家盯住了还不知道,早知如此,就应该先到丁宝桢那里。

想到丁宝桢,李鸿章寻思,丁宝桢在山东为官多年,一向名望较高,也许这些人对丁宝桢很敬仰,我先试探一下,如果他们钦佩丁宝桢,我可以说和丁宝桢是至交好友,也许效果更好,想至此,李鸿章向着海静大师说道: “你们山东巡抚丁宝桢一向为官如何?” “丁巡抚在山东为官多年还好,为官也较正值,敢于惩治一些地方贪官,连人人憎恨的太监总管安德海他都敢杀。

” “丁巡抚在朝中的威信和声誉也很好,我俩是至交好友,一同为官多年,许多问题的见解上很相投。

”李鸿章故意这么套近乎说。

“但丁巡抚最近在处置济南一件大案时态度却不怎么好!”坐在旁边的几位分坛主有人插话道。

李鸿章一惊,“哦,有这事,什么大案?” “就是我们的一个分坛的兄弟火烧洋教堂一案。

”有人接道。

李鸿章又是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随口附道: “这洋教案我也曾听说,这是洋人罪有应得,他们在我大清国土上作福作威,欺压百姓,死有余辜,要是我在山东,也一定会暗中帮助你们对付洋人的,但不知丁巡抚是如何做的?” 海静大师是见有兄弟无意泄露教中秘密很是后悔自己提及此事,也忘记叮嘱他们,但一听李鸿章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制止兄弟们的发言。

其中一人说道,“在这事上,丁巡抚就不如王知府。

” “哪位王知府?” “济南府的王正起知府,他在丁宝桢的勒令下被迫捉住一些兄弟并交给了丁宝桢,但王知府告诉我们他也恨洋人,同情百姓,又暗中派人把我们的兄弟从丁宝桢那里劫出来放了。

” 李鸿章更是吃惊,无意中竟然了解了这轰动中外的火烧洋教案内幕以及官府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但正因他得知这一点,又怕海静大师因他知道得太多而不能放过他,故意说道: “这些丁巡抚也曾写信告诉过我,他让王知府提审你们,那是洋人所逼,他故意做给洋人看的。

捉住你们的一些兄弟后,丁巡抚又让王知府暗中把你们抢走放了,对外则说是你们自己人逃走的,以此搪塞洋人的追问。

你们想想,丁巡抚要想好好看押你们向洋人请功,还不把你们的兄弟押入一个秘密的监牢,派重兵把守,怎会让人劫狱呢?这都是丁巡抚和王知府暗中商定好的,骗骗洋人罢了。

我们官府都知道这件事,也都赞成丁巡抚和王知府的做法,更希望各地百姓都像你们兄弟一样共同反抗洋人,赶走洋人,那样我们大清朝就可以太平了。

” 李鸿章这一番信口开河的胡吹乱诌却也似乎合情合理,连海静大师也不住点头。

只听海静大师说道: “李大人,我们教派的一个宗旨就是‘扶清灭洋’,只要你们官府同意,我们可以协助你们与洋人作对,” “这事好说,这次回京,我李鸿章一定把此事奏请皇上,陈述利害,让皇上下旨同意你们‘扶清灭洋’,并肯请皇上批准你们的教派是合法的,那时,你们就可以公开设坛,光明正大地为朝廷做事了,但不知你们的教派是什么名称?” 海静大师还是多个心眼,一听李鸿章如此过问,又冷冷他说。

“这事李大人可以回京好好去做,至于皇上是否同意还很难说,因此,我们的教派名称李大人就不必细问了。

到时候,皇上果真同意我们是合法的,那时再说不迟。

” 李鸿章一听,教派都不愿讲,再问这位坛主之名更是无益,相反,只会遭到怀疑,于是说道: “这位大师说得也是,这事就包在我身了,你们就静听佳音吧!” 就这样,李鸿章花言巧语骗住了海静大师等人。

第二天早晨,海静大师派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归还李鸿章的船只银两和官印,也释放了他的侍卫,还好好款待他们一番,并送他们上路,暗中告诫山东各地的义和拳分坛,不得拦截。

就这样,李鸿章顺利赶回京城,恰巧遇到新皇登基大典。

李鸿章讲完自己的山东遭险经历,慈禧说: “险是险了点,可也得到一个江湖的大秘密和这官府中的一段鲜为人知掌故。

不过,要是你这条命搭了进去可也不值得,好在你也过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你说说那山东济南洋教案怎么处理?” 李鸿章思索一下说:“无论朝中官员之间怎样勾心斗角,甚至不择手段,但对洋人都不能流露半点我们官员之间的不和。

洋人追究紧了,抓几个平民百姓交上去处死即可,而对这官员之间的矛盾,我们内部解决。

” “像你所探听到的济南府台王正起私下冒充歹人劫狱私放案犯这如何处理?” “这事可暗中派出巡查可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就将他捉拿查办,严惩不怠!” “不过,丁宝桢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他真的为朝廷出力,做事认真不苟,对朝廷这等要犯怎能不设重兵把守?这也是他玩忽职守,也要一并追究。

” 李鸿章知道慈禧因安德海一案对丁宝桢有成见,就笑了笑说: “对丁宝桢的处理只可因事而行,不可重责,这是王正起有意算计他,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暗的算计明的,借口当然易找。

” “哼,我看这案子也许不是你所想像的如此简单。

如果这是丁宝桢事先得知你从那里经过,暗中派人打劫你,再演出那出戏故意给你看,或丁宝桢勾结义和拳教匪陷害王正起,该如何解释?” “这——”李鸿章一时语塞,说不出话。

“这不也是暗的算计明的吗?” 等了一会儿,李鸿章缓缓他说道: “我感觉不象你所说的那样,丁宝桢不是那种人,这一点我敢用人格保证。

” “你也别太自信,狗心隔毛皮,人心隔肚皮,安德海一事,我就觉得了宝桢也不是好东西。

” “你想想,如果丁宝桢想惩治王正起还不是易如反掌,他作为王正起的顶头上司怎么也能找个借口撤了王正起的职。

别的不说,就是这济南教案,丁宝桢也可以对地方治安管理不善而惩罚王正起,何必再如此浪费心机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回到过去当女神

前世冷酷的魁梧壮汉,今生变身成妖娆萌妹。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征服世界,音乐、电影、小说、游戏,男女粉丝通杀,制霸全球娱乐业的偶像天后。 诶诶?!天降系毒舌萝莉与腹黑系青梅竹马的惨烈修罗场?! 等等! 女友的母亲居然也想来掺和一脚?! 白晓笙:过往的勇士,被我的美貌迷住了吗? /

华枝春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言情版文案: 容朝华拒过三回亲 第一回,她对世家公子楚明忱说:我要我的夫君才比子建。 第二回,她对清贫才子沈聿说:我要我的夫君富比石崇。 第三回,她对二样皆有,但腿脚不便的裴忌说:我要我的夫君马踏山河动。 以上男性按首次求婚顺序排列 阅读提示:女主不会只谈一个 /

小富则安

(复仇+宅斗)陆珈为了逃离夫家,苦心谋划了五年。 终于踏出了府门,却不曾想藏身着的破庙里却还有个手拿长剑,穿得跟花孔雀一样的男人! 什么? 花孔雀是来灭她夫家满门的? 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她出逃的时候出现? 害她也只能冒着乱剑穿胸的危险扑上去,与仇人同归于尽了! 重活一世,陆珈的目标就是报仇雪恨,得个圆满人生。然后,再抓个听话的穷小子当上门女婿! 可是可是,为什么连王府世子见了她在路边/

不想泡茶,只想泡你

程储,嘉程集团俊美冷漠的掌权人,身居高位,自带清场效果。 新来的秘书嘉蓄面庞完美无缺,程储虽然不想明说,但是闲暇时间看秘书泡茶,总觉得是个享受。 一次家庭聚会,得知嘉蓄竟然是嘉叔叔的小孩,父母笑得合不拢嘴,拉着他细细交谈。 自此之后,小孩顺杆往上爬,夺出他放在嘴边的半支烟,程总,抽烟对身体不好。 程总,喝酒对身体不好。 程总,熬夜对身体不好。 程储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他没有因为嘉蓄的身份,/

嘘,我其实知道他是谁

【真沙雕可爱文!!!!暴躁老哥笨蛋美人带初期天然黑后期机智黑萌妹鸡飞狗跳闯天涯】 鹿雁是一根人形定海神针。 有她千年镇守在无定九幽,这里保了千年太平。 可无人知道,鹿雁千年只蜗居在一处两米长宽的房子里,不见天日。 日子久了,她以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她都记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只记得当年有个人,长得很好看,温柔地告诉她:雁雁要乖,替代你师姐留在这里,等为师回来了,就带你去吃蜜糕。 等嘛,她/

密战无痕

陈淼,又名陈三水,奉组织命令打入76号,收集情报,不畏艰难,坚守信仰,与敌人斗智斗勇,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本书又名:《无痕》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