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百八十七章 第三帝国的未来(三)(1/3)

就拿雒阳来说,雒阳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使得市民们开始广泛追求食物的口味,又因为雒阳帝国首都的特殊身份,南来北往的人们和货物往往都会经过雒阳,所以很多外地人会选择来雒阳开饭馆。

于是很多其他地区的口味都能在吃到,很多外地人来雒阳,想家了,就去地方菜馆里吃一口地方口味,相当满足。

临海地区因为海捕渔业的发展,兴起了吃海鲜、煮海鲜的浪潮,形成了讲究清淡、清鲜的口味。

内地则因为农业和牲畜养殖业的发达,兴起了吃炒菜、吃稻米饭的浪潮——刘备最喜欢的稻米饭,当年只在少部分地区种植的稻米饭,现在种植地区扩大,产量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稻米饭作为主食了。

人们开始追求多种多样的口味,帝国饮食五花八门,四面开花,体现出来的恰恰是帝国的物质生活进入了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

这是人们在十多年前安全无法想象的,但是这几年却偏偏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所以诸葛亮认为,陈琳虽然有些谄媚,事事都喜欢追求刘备的看法,遵循刘备的命令,但是有些事情因为刘备本身的素质过硬,所以他的谄媚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谄媚。

皇帝太优秀,居然使得舔狗的存在也变得合理了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诸葛亮如此想到。

不过刘备对此并不在意,他做了十五年皇帝,亲手缔造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为这个国家积蓄了相当多的积累,使得这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影响力远播海外。

这对于刘备来说,已经足够,如果他想就此躺平的话,其实并不难。

不过,他并不想做李隆基,也不想做那个接着奏乐接着舞的存在,所以,他还要完成最后一件事情。

“孔明,是时候了,分封之策,可以开始了。

” 诸葛亮站住脚步,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刘备。

“陛下,您之前不是说,最好等到贞观二十年吗?” “时不我待,该开始就要开始,大汉已经很强了,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而且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到什么时候,能尽快安排,就要尽快安排,以我作为父亲的身份,总比让深作为兄长去安排要更好一点。

” 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感叹道:“您真的为子孙后代考虑了很多。

” “我想要的是稳定,是传承,是延续,而不是昙花一现。

” 刘备转过身子看向了诸葛亮,笑道:“所以,我设置了内阁辅臣的职位,让你回来进入内阁,便是如此的想法,分封之策完成之后,等看到了成果,就是我退位之时,我已经很累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如果继续做这个皇帝,我怕是活不过十年的。

” “陛下,您……” “孔明,我相信你。

” 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笑了笑,便继续往前走了。

贞观十五年,刘备算了算日子,算出今年应该是西元的二百零九年,另一个时间线上,这一年,是赤壁之战之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天下并不平静。

荆州作为四战之地,还是战火纷飞,孙权主动打响了第一次合肥之战,试图北上合肥,进攻受挫,战局不利,拉开了孙十万威名的序幕。

曹操为了报复赤壁之战的挫败,再次领兵南下濡须口,与孙权隔江对峙,因为曹仁在江陵的失败,不得已放弃东线战场,选择了撤退。

曹操没能成功复仇,孙权没有继续打开局面,唯一扩张了势力的,便是苟着发育的刘皇叔。

可以说这一年是刘皇叔的事业焕发第三春的一年,也是他走向巅峰的开始,而在眼下,在这个时间线上,刘备已经成功构建了史无前例的超级帝国。

刘备觉得自己应该是比刘皇叔有些能耐的,也更加成功,或者说运气更好一点,但是在那条时间线上百折不挠的刘皇叔,依然是他心里的力量源泉。

所以,他决定在这决定性的一年里,展开封国计划,为大汉第三帝国未来三百年的国家格局,奠定基础。

诸葛亮望着刘备的背影,没说话,抿了抿嘴唇,快步跟了上去。

他为官至今,已经有九年,从最开始的集体农庄代表,到县府吏员、郡府吏员,再到一县县令,他只用了三年时间。

二十二岁的年纪,他就成为了一县县令,并且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被调回了雒阳出任内阁阁官,是第一届科举考试进士之中最快走完这条道路的。

而他交出的那份答卷,也是全体进士之中最为亮眼的。

二十五岁,诸葛亮被任命为正五品堂官,成为内阁之中最有能力和最有前途的五名堂官之一。

到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去年,贞观十四年,刘备改革内阁,设置内阁辅臣制度,设从三品内阁辅臣。

改革之后,内阁本质上依然是皇帝的近侍、顾问部门,但是任何官员进入内阁成为内阁辅臣之后,就有了领受皇帝的命令、提领朝廷办事部门人员组成办事小组处理专门事务的权限。

一旦朝廷有特别重要或者紧急的事务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这个时候,就会从内阁辅臣当中挑选合适人选牵头,从朝廷各部门当中挑选合适的官员加入办事组,专事专办,享有特别行事权。

处置期间,办事组组长的命令,朝廷办事部门无论职级多高,都要遵守,不得违抗,直到这件事情彻底结束,则办事组解散,一切回归原样。

这套制度被朝廷理解为刘备特色的宰辅制度,也是他进一步增强皇权的举措,但是其他的都不论,也就是这之后,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成为内阁五辅臣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并且几乎是立刻就领受了江南江北大运河的建设事宜,成立了属于他本人的大运河办事组,成为第一个享有特事特办权限的刘备特色的【宰辅】。

大运河起自雒阳,终点是江东吴郡,目标是沟通南北,建设漕运,以方便江南江北的全面沟通,但是在更加深层次的考量之中,刘备向群臣交代,是因为他认为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流正在席卷华夏神州。

他认为,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中,气候会越来越寒凉,整个北方大地的粮食产量会面临减少的风险,而当此时,唯有江南、岭南之地能够提供给江北充分的粮食。

大运河的构建,是为了帮助汉帝国抵御这一波小冰河期的侵袭,虽然工程量浩大,但是一旦建成,好处也会非常之大。

整个工程的构想和建设草案从贞观二年就开始了,到如今,所有的建设条件都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成熟的方案所需要的执行,就被刘备委任给了诸葛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刘备在送给诸葛亮一个大功劳,这个功劳只要他抓住了,未来的飞黄腾达将不在话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是诸葛亮始终淡然处之。

时而外出出差办公,时而回到雒阳述职,他给整个建设周期确定在五年,做了详细的物资支出计划,每一年每一月的支出计划都做得非常详细,人员如何调配,地方如何配合,等等等等,得到了刘备的高度称赞。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刘备着力培养诸葛亮,是为了把一个有着更强处理政务能力的行政高手留给他的儿子刘深使用,让诸葛亮可以继续为下一任皇帝服务,如此这般的安排,也是多少人想都想不来的待遇。

事实上也没错,刘备也的确是如此安排的,他和诸葛亮之间有二十岁的年龄差距,几乎就是两代人,不把诸葛亮留给儿子用,实在是浪费。

他承认他的长子刘深具有很优秀的才能,数年前开始,他就有意识的把刘深带在身边,让他学习处理政务,学习处理军务,学习了解官场上的人际关系,给他讲了很多只有皇帝之间才能传授的知识。

不过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诸葛亮作为刘备事实上认可的传承之人,让他成为刘深的重要辅佐力量是刘备所设想的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为了帝国的传承稳定,以及不要过早地陷入内卷困境,刘备所能做到的,就是完成封国计划。

贞观十五年的七月份,刘备把从军校毕业之后一直都在西北军区服役的次子刘泽喊回了雒阳,向他告知了自己的封国计划。

说起来,这个计划其实刘泽也不是第一次听说。

很早之前他就知道刘备未来想要把他送出大汉、独立建国的事情,所以才安排他从司隶学府进入大汉皇家军校学习,之后又到了西北军区服役,参加了多次针对贵霜帝国残余势力和帕提亚帝国反抗势力的战争。

对于这件事情,刘泽并不排斥,不过事到临头,他还是有些踌躇。

“父亲,我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封国的国君吗?我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我认为你没有这个能力,我会为你设计这个计划吗?还是说你想要留在大汉,等我死了之后,在你兄长的安排下成为一个闲散王爵?如果你想要这样,我也能答应你。

” 刘备笑着看向了刘泽:“但是我想,你那么努力的学习知识,所为的,应该不是成为一个闲散王爵吧?” “的确,如果做一个闲散王爵,我会闷死的。

” 刘泽笑了笑,摇头道:“还是出去的好,虽然艰苦一些,但至少能把所学全部都用上,或许还挺惊险刺激,那我应该会很高兴……只不过……” “只不过你终究不是嫡长子,如果是嫡长子,就能留在雒阳,接手我留下的偌大帝国,对不对?” 刘备端着茶碗喝了一口茶,看着刘泽,把他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刘泽愣了一下,低着头没说话。

刘备叹了口气。

“我知道,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我能理解,但是我也对你说过,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前人经历很多血雨腥风之后所摸索出来的最行之有效的、代价最小的继承制度,这是现实。

我知道你有一些想法,可是这些想法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你,你或许会觉得不够公平,但是天下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如果觉得不公平,那么那些出身贫苦的孩子更会羡慕你成为了我的儿子。

都是做人,凭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是皇子,而有些人生下来就要在黄泥巴地里摸爬滚打呢?这也是一种不公,但是又有谁能说这种不公是可以改变的呢?所以,泽,你已经站在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 刘泽听后,默然无语。

“这是我能为你,还有你的兄弟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泽,生在皇家,是你的幸运,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你的不幸,因为你和我一样,还有你的兄长也是一样,我们都没有选择权。

” “父亲……” “你从小到大,我都对你很是关心,作为父亲,我想,我不算很失败。

” 刘备站起身子,走到刘泽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长大了,二十五岁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你要为整个大汉做出一点事情的时候了,分封建国,危机重重,但是我刘备的儿子不打头阵,谁敢跟上呢?” 刘泽再也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接受了现实。

要说汉帝国还是根基健硕、国力雄厚,刘备对分封计划也非常上心,拿出来的东西是刘泽一开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丰厚。

兵力,官吏,银钱、粮秣,乃至于建设国家所需要的一系列手工技术人才,刘备都给刘泽准备好了。

靠着比大汉国内更高的工资收入,以及更多的发展前途,在一番宣传之后,成功募集到了足以开创一个中小型封国的人手。

不仅如此,因为刘泽在西北军区服役过,有过军旅经验,所以刘备大手一挥,把刘泽在军队里的那些部下、伙伴也全都批给刘泽做了部下,让他们和刘泽一起去开创一番事业。

封国所在地就是原先康居的故地,根据刘备和刘泽的商议结果,他们在康居故地站稳脚跟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康居西北的方向发展,那边还有数量比较大的游牧族群,可以供他们开拓进取。

汉帝国会给他们至少十年的财政支撑,十年之内,他们需要建立起一套足以供养国家和军队的财政体系,如果办不到,那刘备应该会非常失望。

且刘备还宣布,将把汉帝国的官僚系统与新建设的卫星国的官僚系统打通,汉帝国的科举考试结果是受到卫星国官方认可的,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可以选择卫星国作为为官之地。

至于这个新国家的国名,刘备也想好了。

西秦。

贞观十五年七月底,刘泽在雒阳正式受封西秦国王,领受王爵,正式成为第三帝国第一个领受封国和实际封地的国王,将带着半独立性质的团队,建设起一个拱卫汉帝国的卫星国。

作为分封计划的起始点,刘泽的行动受到全天下的关注,人们并不清楚他的前路是胜利还是死亡。

但是从中经手了一些事情的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

刘泽一定会成功,必然会成功,就算不成功,刘备也会出动汉帝国的力量,强行让他成功。

刘备之前就说了,随着汉帝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国家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此前十数年一些保守派官员的忧虑已经渐渐成为现实。

新一代国民不想成为一辈子农民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去追求各种可能性的人也在不断增多,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过去那种一块田一间房子一辈子的日子,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想过了。

他们读了书,有过游学的经历,开眼看世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他们的渴求和他们父辈的渴求是不一样的。

所以刘备预测,未来的汉帝国必然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他必须要为汉帝国打造更多的蓄水池和护城河,保证这个国家的基本稳定。

域外封国就是一个很好的蓄水池、护城河式的存在。

条件艰苦,但是收益高,风险很大的同时,只要愿意承担风险,就能得到高收益。

且一直都在汉帝国的计划控制之内。

人类是不同的,有些人愿意平淡生活,不喜欢高风险,有些人喜欢惊险刺激的生活,喜欢体验不同寻常的新世界。

那么刘备就给予他们两种选择,而不是学着古中国一样,强行规定人们只有一种选择,恨不能把一群人一辈子拴在同一个地方做老黄牛。

所以域外封国计划必然成功,就算不惜代价,也一定会成功。

更多的事情诸葛亮不敢设想,唯有这件事情,诸葛亮相信,绝对可以成功。

在送别刘泽之后回宫的路上,刘备有些感慨。

“孔明,你说我让孩子们出去建设封国这件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有些人向我提出了担忧,说担心未来主干羸弱而枝叶繁茂,会有小宗代替大宗的危险出现,以此反对域外封国的计划,你说,有这样的可能吗?” “至少百年之内是没有可能的。

” 诸葛亮笑道:“从无到有的创建一个封国,就算再快,也要百年时间,百年立国都算是快的了,至于百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对啊,我也是这个意思。

” 刘备笑道:“而且我还告诉他们,别忘了,我也是小宗代替大宗登上皇位的,有什么不好呢?没有成为君主的能力和威严,就不要做君主,君主身上承担着的是极为重大的使命,要是承担不了,那就不要承担。

” “如此说来,陛下看得也太过于坦然了。

” 诸葛亮笑道:“很多人是看不开的,恨不能家族产业传承万年,永远不要断绝。

” “我不这样想,我对于传承家族血脉并不太看重,过去家族血脉传承还担着一点点文明传承的使命,执着于家族传承,还有点意义,毕竟都是家学。

” 刘备感慨道:“可现在已经不是家学的时代了,别说州学,郡学都已经普及了,学部都吵着嚷着要执行郑公当年定下的县学计划了,学问都普及出去了,谁不能传承呢?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我这个皇家,如果有朝一日,太子的嫡系继承人把持不住皇位,被人夺走了,那在我看来,没什么值得怜惜的,皇位这种东西,只有最强的人才能去做,不够强,丢了皇位,没地方说理。

因为你皇帝这个东西本来也不跟别人讲道理,你要的就是唯我独尊,那有朝一日你被人家干掉了,你还能找谁去说理?所以我说啊,皇帝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虚伪了,虚伪的让我想吐。

我想着,只要还有人做皇帝,那么这个国家就稳定不下来,除非有朝一日皇帝啊国王啊之类的存在全部都被消灭掉了,这个国家才能迎来新生,当前的大汉,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国度啊。

” 诸葛亮对此有些惊讶。

“陛下,这……似乎不是臣应该议论的事情。

” “所以是我在说啊。

” 刘备笑道:“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反正呢,我挺讨厌这个东西的,正常人坐上这个位置,都要变成不正常的人,稍微换一个意志不那么坚定的人,绝对是要出的问题的。

泽这个孩子有足够坚定的意志,但是他不够冷静,深不仅冷静,也有坚定的意志,这是我选择深最主要的原因,泽可以为王,而能为帝的,我的儿子里面,也只有深了。

泽坐上这个位置,会把大汉推向另外一个高峰,但是他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他会失控,到最后甚至很有可能重演武帝晚年的事情,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深便不会,他会很冷静的控制自己。

不过深冷静有余,在大事上的决断力有所欠缺,很多事情他或许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他的行事手段不够犀利,这是他最大的弱点,所以孔明,等我退位之后,深就由你来辅佐了。

” “陛下,这……” “打一开始,我就是这样考虑的。

” 刘备看着诸葛亮,缓缓道:“这么些年下来,你的那些同年们,我也或多或少的关注过,能够保持他们最初的模样的,实在是不多,如你这般始终保持理想的人,更少,你是我那么多年以来发掘出来的,最好的宝藏。

” 刘备伸出手,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孔明,我就是将要落下的夕阳,而你,则如日中天,我对你的要求少,就两条,就是当年我对你说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一生行事所悟出来的最浅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这句话我告诉了深,也告诉了你,深是我皇位的继承人,他最大的使命就是让大汉继续稳定下去,继续发展下去,而你,是我理想的继承人,深为大汉兜住下限,而你,要为大汉突破上限。

” “陛下……臣……” 诸葛亮的表情似乎有些惶恐,他似乎感觉到刘备的嘱托并不正常。

于是他在刘备面前下拜。

“臣不敢负陛下恩德,陛下恩德,臣永生难忘,臣唯有竭尽全力,方能回报陛下恩德之万一!” 刘备一伸手把诸葛亮扶了起来。

“不要想着报答我,我不要你报答我,我培养你,看重你,为的是你的能力,为的是你能够让大汉更加兴盛、让大汉国民更加幸福,这是我期待的,如果你感谢我,那就好好儿的治理大汉!” 诸葛亮的眼圈微微泛红,抿了抿嘴唇,他点了点头。

“亮,必竭尽全力,但凡一息尚存,必不使大汉有恙!” 望着日渐衰老的刘备,二十八岁的诸葛亮向他许下了一生的诺言。

后汉书·诸葛亮列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亮三岁丧母,父珪,字君贡,为泰山郡丞,中平六年卒于官,亮时年八岁,从父玄时任官,闻兄卒,会徐州大乱,遂弃官归家,亮兄弟姊妹从玄受学。

贞观二年,徐州州学立,亮及亮弟均入州学,亮天资聪颖,凡州学考试,皆夺魁,师生喜之。

六年,世宗开科举取士,亮连冠三试,入雒阳,号状元,世宗器之,赐淡金汗血宝马,亮喜,泣而受之,令驰于皇宫,显荣之,后亮入内阁观政,凡三月,阁臣称之曰能。

初,益州人多以贩土人为业,土人惧,遂作乱,南疆大乱,征蛮将军刘晟进兵讨之,克之,时亮从内阁堂官陈群理后勤事,凡六月,多有政绩,世宗喜,擢为正九品。

七年初,亮于界修县集体农庄任代表,寻迁界修县县吏,再迁太原郡吏,九年,亮任界修县令,多有政绩,凡有考评,皆为郡中第一。

十一年,亮迁内阁阁官,明年,迁堂官,升正五品,朝野异之,有非议,人告知,亮神色如常,曰:“此为寻常事,不足为道。

” 十三年,世宗征倭国,亮以内阁堂官统三部署后勤事,大军征讨一应所需,事无巨细,皆无差池,时人称之,亮神色亦如常,人皆奇之。

九月,征南将军关羽讨山越,亮复署后勤事,羽盛赞亮之能事,世宗喜,擢亮从四品。

十月,帝师卢植病卒,世宗大悲,以亮督后事。

十一月,先学部尚书郑玄寿终,世宗亦悲,亮再督后事。

十四年,世宗改制内阁,亮任从三品内阁辅臣,署大运河事,明年,世宗封皇子泽于西秦国,内阁从辅陆议署后勤事,议求助于亮,亮从之。

十五年,云州乱起,土蛮为乱,南有曰骠国者入寇,与土蛮合谋,毁集体农庄数十,大掠其民,刘晟讨之,粮秣不继,遂不克,云州动摇。

时云州刺史韩浩重病,亮自荐为云州刺史,世宗从之。

初,云州乃益州故地,贞观六年益州乱,战后乃划益州南境设云州,驻军,乱贼皆伏诛,余者归顺,世宗编其户,纳其民,云州大治,民皆喜。

然益州人掠土民之事屡禁不止,土民患之,求于官府,世宗数下诏,官府不能禁,世宗怒,曰:“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去。

” 遂以严刑峻法责之,是以益州多有怨民,屡有犯禁者,犯者众,乃至荆、交之地,万户之县,千户从之,世宗以为心腹之患。

后亮与孙钟、张云疾驰入云州,整顿州务,一月乃顺,晟再进兵讨之,三月乃克,晟南进百余里,逐骠军于南疆,骠人远遁,云州遂平。

亮上表曰:云州土民皆恭顺,或有作乱者,皆为益、荆、交之犯民所迫,丧父丧母者有之,丧子丧女者有之,父老见臣,无不垂泪涕泣,更有老翁,手指小儿,问其父母之所在。

或曰彼等皆汉臣民,何故相害?臣亦为之动容,实不忍苛责,今乱虽平,若益、荆、交之犯民再犯,纵有大军十万,乱必再起,故臣斗胆言之。

益、荆、交之犯民虽以严刑峻法禁之,奈何臣闻中原之地土民紧俏,往返一次,获利十倍,人皆有贪欲,若不禁之,法愈严,犯者愈众,无穷无尽也。

昔年陛下以汉民不得为奴,土人可以为奴,大开土人之禁,然彼等皆恭顺入我籍,为吾民,何不为汉人耶?无非言语不通、容貌略异,纵然为吾民,亦为土人,官府不能分辨。

唯今之计,一者,于云州立州学,设郡学,广纳云州之民入学,授其学识,二者,广设集体农庄,授云州土民汉文汉字,三者,追索益、荆、交之犯民罪责,明示法度,一次犯禁,则永不准离郡,禁锢于其地,以此震慑犯民。

四者,乃重中之重,愿陛下永禁人口之贸易,若无人口之贸易,则臣民皆无利可图,云州之难自解,土民皆恭顺,必感念陛下恩德,如此,则云州必永为大汉镇守南疆,大汉南疆再无恙矣。

世宗得其表奏,为之忧,乃曰:禁之易,然禁之,中原之民若有怨怼,行上有策、下有对之举,如之奈何? 亮再上表曰:臣民所以犯禁,乃有利可图,利愈重,犯者愈众,非法度所能禁止,强禁之,恐惹非议,使中原民心动荡,故若使其无利可图,或所耗超所得,则此难自解。

臣试言,一者,可令道路税卡倍增运输土人之税,且每税卡必交,如若不交,则不得过,二者,令发卖地官府倍增土人买卖之税,若不交,亦不可发售,如若发售,捕之,令服役、倍罚之。

遂使此般耗费超雇农所需之费,则使雇农之家无以为继,运输之人无利可图,可大降中原土人贸易之数,如若还有偷运、偷卖者,再以法度针对,则名正言顺。

如此,中原需求大降,荆州、交州、益州犯禁之人无利可图,云州可得安稳,再以教化之策安抚云州,则云州必安,骠国者必不敢来,若来,则以云州父老之力击之,必胜。

世宗闻之,喜,曰善,施行之,一二年之中,荆州、交州、益州犯禁之人大减,云州遂安。

贞观十六年,骠国复侵云州境,时刘晟病,继者张任统兵击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更151〕《震惊!工部尚书变成六部之首了》作者:吃枇杷不吐葡萄皮

《〔更151〕《震惊!工部尚书变成六部之首了》作者:吃枇杷不吐葡萄皮》 〔更151〕《震惊!工部尚书变成六部之首了》作者:吃枇杷不吐葡萄皮目录全文阅读,主角是孟子筝林淮清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震惊!工部尚书变成六部之首了 作者: 吃枇杷不吐葡萄皮 简介: 孟子筝刚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当天,一个激动他就失足落水了。 然后他穿越了! 穿越成县令家的独子倒也挺好,可原主居然吹牛逼说/

亲妈重生: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

《亲妈重生: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 亲妈重生: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小说全文番外_书令晨裴慕音亲妈重生: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 第1章 我是你妈 24岁的书舒死了。 死在送四岁儿子去幼儿园回来的路上。 从身后,被一刀毙命,她连凶手的脸都没看见。 因失血过多意识混沌之际,书舒做了个梦。 /

《意外怀了暗恋对象他哥的崽》作者:翘桃儿

《《意外怀了暗恋对象他哥的崽》作者:翘桃儿》 《意外怀了暗恋对象他哥的崽》作者:翘桃儿小说全文番外_宴时庭宴时《意外怀了暗恋对象他哥的崽》作者:翘桃儿, 意外怀了暗恋对象他哥的崽 作者:翘桃儿 /

《错轨(4p,高H)作者:夏多布里昂

《《错轨(4p,高H)作者:夏多布里昂》 《错轨(4,高h)作者:夏多布里昂小说全文番外_秦逸新啊啊《错轨(4,高h)作者:夏多布里昂,?2024 ═════════════════ 来源来自网络bz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不慎该文本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麻烦通知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 本书名称: 错轨(4,高h) /

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全息]

《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全息]》 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全息]小说全文番外_埃里克江文学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全息],?  本书名称: 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全息] 本书作者: 秋水湛兮 本书简介: 更名为《成为第四天灾降临异世界》 【伪第四天灾文,穿书,女主是第四天灾里一位玩家。】 左鸾,重度游戏爱好者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过去,而且世界与她看过的一本第四天灾文融合了。 穿越异/

【推荐by】【2.7w收藏】《查无此鸟》作者:苏二两(年下 狗血 掰弯 文盲夫夫)

《【推荐by】【2.7w收藏】《查无此鸟》作者:苏二两(年下 狗血 掰弯 文盲夫夫)》 【推荐by】【27w收藏】《查无此鸟》作者:苏二两(年下 狗血 掰弯 文盲夫夫)目录全文阅读,主角是薛宝添二百块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查无此鸟》作者:苏二两 文案: 月黑风高,烟城有名的下作胚子薛宝添,风流场上的铁直,一着不慎,稀里糊涂被人攻了,醒来还被人往脸上拍了二百块! 工棚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